高品质沟通技巧和方法(如何与领导进行高质量沟通?)
工作之中,你一定会听到身边有人在吐槽:“烦死了,这个人怎么如此难沟通?一件事反复说了很多遍,他就是理解不了。”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将过错全部怪在他人身上,细细思考,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表达清楚了?有时候不是别人笨,而是你自己都没有理顺一件事便去和他人沟通,他人自然是云里雾里。自己表达不清楚,他人理解不到位,这便是低质量的沟通,甚至是无效的沟通。

低质量的沟通不仅会让自己心情变差,还会影响和他人的沟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极大地削弱了自己的社交力。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社交力,拥有良好的向上交往能力,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沟通技巧。那么,如何与领导进行高质量沟通?老王给你几点参考建议:
1、换位思考,了解领导的“语言”
众所周知,每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些专业术语。比如说人力资源部,出于工作的需要,为了快速沟通,他们会有属于自己部门的相同语言。同样的,营销部、财务部等部门也会有自己的交流语言。我们想要有个顺畅的跨部门沟通,前提就是要“听懂对方的语言”。倘若连对方的语言习惯都不懂,交流的效率必然不会太高。
其实老板也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只不过他这个部门可能只有他一个具象的人。所以我们想要和老板能顺畅的沟通,也要弄懂领导的“语言”。
周先生在某制造大厂的分公司中担任行政总监,分管分公司的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分公司的总经理是外省调派过来的,总经理的普通话虽然没电视里港普那么夸张,但也好不到哪去。
一开始周先生相当不适应总经理那蹩脚的普通话,可作为行政总监,要安排好总经理的诸多事务,他无可避免要与总经理打交道。有时候总经理说的词,周先生半天都无法理解,总经理似乎也看出了周先生的不适,他见到周先生疑惑时,便会将变了音调的词重复几遍,尽量让周先生听明白。

周先生见总经理如此通情达理,便也敞开心扉,多和总经理沟通交流,遇到不懂的词就多问几遍,有时候还会将总经理说出的高频词记住,以便下次交流时不再懵圈。渐渐地,周先生和总经理沟通起来毫无障碍,即便是蹩脚的普通话,周先生也能秒懂。两人达成了友好的上下司关系,工作同心,携手并进,帮助公司创造了诸多佳绩。
有句话说得好“山不就我,我便就山。”老板没有空闲时间去琢磨你,你要想做出更多的成绩,在公司里大干一场,就必要和领导有良好的沟通,就必须要去了解领导的高频词汇和用语习惯。读懂了领导的话,便走好了和老板良好沟通的第一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为顺利,职场之路才能更加顺畅。
2、沟通前做好充足准备
高质量沟通的前提是你要有充足的准备,否则你连话都表达不清楚,如何能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从而配合你的工作呢?和老板交流时,你没做好准备,说出的话词不达意,回答的问题没有切中要点,这将会耽误老板极多的时间。要知道老板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你耽误的时间,他已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甚至是财富。
所以在和老板沟通之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先把要阐述的事情给理顺,把下面几个问题想清楚:
1)你有什么地方需要老板的协助?
2)你认为老板会要求你做什么?
3)如果老板不同意你所提出的方案,你还有没有其他备选方案?

4)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从以上几点出发,多做思考。和领导汇报的时候,更是要将细节做到位,宁愿会前多花时间整理汇报方案,也不愿在汇报时惊慌失措,不知所云。我们可以将要汇报的内容做好优先级,重要的内容详细讲,不重要的内容略提之后带过。
和老板交流时,还得注意措辞,语句要简短清晰,精准表达,而不要用冗长的词句,结结巴巴给老板陈述事情。学会为老板节约时间,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机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不会毫无准备地找老板汇报;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会用简短的语句,合适的话语,快速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是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那他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板大多是睿智的,他所经历复杂的人与事,已将他的眼睛打磨得如同鹰眼般锐利。你的一言一行,你的行为举止,你和他接触的每一刻都会成为他认识和评判你的重要依据。所以和领导沟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对领导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3、态度诚恳,立场坚定
作为高层,和老板讨论问题时,难免会有意见分歧时,有时甚至会产生冲突。产生分歧时,有的人不知该如何回答,便选择了沉默,一再退让;有的人则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当即摆开架势,和老板争辩起来,殊不知这样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容易激化双方的矛盾。

邓先生是某农产品企业的副总,分管公司的市场经营部。公司刚起步之时,邓先生便跟随总经理一同打江山,所以他亲眼目睹了公司从5个人变成今日400余人的集团公司,他亲身体会公司从一片荒凉之地成长为全市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他为公司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即便是总经理也不得不佩服。邓先生已经把公司看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对公司的感情不比任何人差。所以为了公司变得更好,经营得更长久,他也时常绞尽脑汁思考。
一次,集团高管们一起开会讨论,要不要并购另外几个经营亏损的老旧市场时,邓先生和总经理产生了严重分歧。邓先生认为并购那几个老旧市场没有任何意义,不仅赚不到钱,还有可能搭进去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要知道老旧市场的并购、装修和人员安置等问题,足矣让公司吃不消。若是放在疫情爆发前,邓先生倒是不担心,可如今时局不一样,疫情对他们市场的影响太大,在公司本就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还在盲目扩张,无疑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但总经理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并购这几个老旧市场,一来是给政府帮忙,解决旧菜市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问题;二来是这几个老旧市场分散在主城区的东南西北,拿下他们相当于布局了整个城市的菜市,其在城市的整体布局意义非凡。再者,这次并购不仅是公司一方出钱,而是找了一家国资企业合作,一起把老旧市场整合,让之焕发新的生命,打造新的农产品供应链一条龙服务。
两人的出发点不同,各有各的道理。邓先生说服不了总经理,总经理也无法让邓先生认同。所以邓先生最后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自己没有错,他都是站在公司的角度,为公司的利益出发。虽然和总经理产生了分歧,但邓先生没有失控,而是耐心地解释其中缘由。最终,总经理的方案还是通过了,邓先生虽有无奈,但全体高管投票通过的,他只能执行。

如果会议上,邓先生控制不了自己,和总经理大吵一架,不仅不利于公司的团结,还有可能让人趁虚而入,使出离间计,从内部瓦解公司。邓先生的处理方式十分得当,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还能用诚恳地态度来劝说他人,用真切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最开始的几年里,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起义领袖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得清兵丢盔弃甲,屁滚尿流,攻占了大清大半城池。可后来,随着势力的膨胀,太平天国的几位创始人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杨秀清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韦昌辉不爽其嚣张跋扈,便杀掉了杨秀清,血洗杨秀清的心腹;石达开知道后,批评韦昌辉做得过火,韦昌辉则准备干掉石达开,幸亏石达开逃得及时,否则就成为韦昌辉的刀下亡魂。排除异己后,韦昌辉竟然把屠刀伸向了皇帝洪秀全,可他棋差一招,最终被洪秀全反杀。正是因为太平天国创始人团队出现严重的内讧,所以才让清廷有可乘之机,最终将太平天国瓦解。
职场之中,和老板或上司产生冲突时,一味退让或大吵大闹都是不可取。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好,无论有什么事都可以及时沟通,只要态度柔和,立场坚定,时刻从公司利益出发即可。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错的不要解释;
2、切记不要争执,不要打断对方说话;
3、用微笑来征服对方。
错的事解释没有任何用处,及时弥补,不要造成更大的损失才是关键;无论如何,不要起争执,更不要打断对方说话,这样很不礼貌,显得自身素养不足。
只有内心弱小的人,才会张牙舞爪试图展现自己的强大;微笑是极具感染力和杀伤力的武器,好好利用这个武器,可以让你在职场中事半功倍。
4、将老板安排的事置于较高的优先级

作为公司的高层,我们要有一个觉悟和意识:“老板交代的事,要优先办好。”老板是公司的决策层,只有把老板服务好,他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思考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有的员工会吐槽,没有我们员工996拼死拼活为老板做事,老板哪里能轻松把钱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没有哪个老板可以轻轻松松把钱赚了,老板所面临的事情比员工想象的要复杂许多。如果老板做出的决策失误,公司很有可能土崩瓦解,员工连赚钱养家之所都将失去。所以老板这个身份很重要,他所承载的东西很重大,将老板照顾好,也是服务公司的一部分。
公司被老板提拔赏识的人,大多是能将老板安排的事优先做好的人。老板交代的事你做好了,并且给他反馈,他便会慢慢记住你。不要小看老板交代你的事,有的事虽小,却可以反映一个人做事的细心与否,是否有全局观。当然了,将老板安排的事置于较高的优先级,而不是凡事都把老板安排的放在第一位,而是自己心中要有数,倘若你手中有更急的事,就要和老板提前说清楚。否则自己的事还没处理好,又得处理老板的事,最后顾此失彼,两头都无法做好。
写在最后
高质量的沟通,无非是说出自己想说之话,并且能够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