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概况简介
河北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北部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交接处,主要是高原台地,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
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塞罕坝译为美丽的高岭。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奇珍异兽的天堂”,清朝末年,由于开围放垦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景象,那么现在它是如何变成今天的“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美丽景象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塞罕坝的风,塞罕坝的人,塞罕坝的事业。塞罕坝的风一年只刮一次。从年头刮到年尾。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狂风卷着沙尘一直刮到了北京城。
首都的天空,黄沙漫天。1962年,中央决定组建塞罕坝林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369名青年来到塞罕坝。狂风卷着冰雪钻进窝棚,在冰冷的被子里,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青年抱着在火堆里煨热的石头,熬过漫长冬夜。塞罕坝的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习惯了艰辛,习惯了孤独。他们不善言辞,你不问,他们不说,可说出来的,都是实在的心里话。林场第一任书记王尚海等人,把家从北京、承德等城彻底搬到塞罕坝。他们把自己坚定地种在了这片荒漠。81岁的张显爷爷植树造林40年。退休后要求继续回到林场种树。别人问他为什么?老人说:“没有为什么,就是在林子里。感到特别的踏实。”防火瞭望员刘军带着妻子已经在林场的制高点连续坚守了12年,陪伴他们的除了责任,就是极度的孤独。儿子刘志刚,有一次,为了让同学证明自己是有爸妈的孩子,他竟然喝了一瓶治疗外伤的正骨水想通过生病,叫来父母,得知消息后,刘军夫妇心如刀绞,他们实在不敢离开,最后还是委托长辈前去照看。后来,孩子在想妈妈的时候,就悄悄地拿出,藏在书包里的一缕妈妈的碎发,闻了又闻,看了又看。还有一对防火瞭望员,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没见过陌生人,长到三岁。还不会说话。即使是这样。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换工作。刘军坚定的说。我对这片林场太熟悉。换了别人汇报不清楚,万一发现火情,会跑岔路。接下来我们再聊一聊,塞罕坝的事业,三代人,56年接续奋斗,苦难创辉煌。如今,塞罕坝森林面积达112万亩,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不仅有效承担了阻挡风沙的任务,保卫了首都的安全,而且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创造生态价值120个亿。现在,聊一聊塞罕坝的人,他们是在我们最好的年龄,用最美的青春创造了清源店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用实际行动唱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