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起哄是什么意思(起哄架秧子是道德的缺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11:30:39    


“起哄、架秧子”原指藤本植物,出秧后,需要架一个架子,让逐渐长大的秧子顺着架子长,生活中起哄的人,一个是不行的,需要有帮哄的,这个帮的就是架子。所以,老话说的架秧子,实际上就是指帮助起哄,抬高气氛的人。

善意的起哄架秧子是为了捧场。

恶意的起哄架秧子是道德的缺失。

其实,“哄”是指一些无组织、无主次、乱糟糟的现象。“起哄”就是针对某件事,不是用心分析解决问题,而是故意制造、参与、鼓动乱糟糟的局面。

有个成语说“撺哄鸟乱”形容人多起哄,七嘴八舌,像鸟聚集在一起一般噪乱。

现实中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中,当某人嘲笑一个弱小的人时,会很容易的引起一大推人同样的嘲笑,他们似乎很愿意看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以此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比如说在一个拥挤的地铁上,有人给大爷让座,却没有人云亦云下去,这是因为从道德来讲,让座的人,会给不让座的人,带来相当一股压力。让座人在抗衡这种压力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从众链断裂。甚至遭受“白眼和就你能”的蔑视。

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某一件小事围观一群人,当事双方都有可能被哄。因为瞎起哄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起哄必定是有一个人带头先起哄,才会有接下来的大家一起起哄。首先,瞎起哄是一种“羊群效应”,即带头的一只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走;看羊的只要管好头羊,后面的羊群就不会乱。瞎起哄的人就是后面的羊,说话、做事缺乏主见,别人怎样说、做,自己就怎样说、做,即使错了、造成一定的后果,也无须担心,因为法不责众。

其次,瞎起哄还是一种情感的喧泄。有的人天生喜欢热闹,见人闹嚷就跟着起哄,没有任何目的,只图个高兴。但有的人心中却藏有一些原因,或升职、加薪无望,或就业、爱情无果,或生意失败,或子女不孝……心中正窝着一团火,一旦领头起哄的人正中他们的下怀,那一团火便倾刻之间被点燃了。这样的瞎起哄最容易被利用,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冰心老人曾经说“古人呵!你已经起哄了我,不要引导我再欺哄后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昨天对的,今天或许是错的,明天又兴许对了。所以说没有绝对的对、错,出发点不同罢了。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心情很矛盾,可能发现了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出现了迷惘,三观出现了紊乱,不知道怎样面对后面的人生,又从迷惘中找到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

“架秧子”的“架”,动词,就是支撑,高抬的意思。清室覆亡后,八旗子弟快没饭吃了,只好变卖家里那点儿值钱东西。古董商人往往带个“托儿”登门造访,首先把少爷及其家族一通吹捧高抬:“您是皇族子弟,经过见过。您了船破有底,扫扫旮旯,就够您活一辈子的。您还在乎这俩儿小钱吗?您了给个价,您一张嘴就全有了。”少爷被捧得晕晕乎乎、迷迷瞪瞪,一高兴,挺值钱的东西仨瓜俩枣就卖出去了。街面人们背地里把不识货的少爷叫“秧子”。连捧带哄,把少爷弄得五迷三道,这就叫“架秧子”,带有“哄骗怂恿”的性质。

别拿起哄不当罪。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起哄的伤人与杀人,有时并不亚于手指杀人与伤人。手指直剁人身,语言直刺人心。直刺人心者,有时比直剁人身者更毒辣,杀人于无形,却多能逃之夭夭,除了受些良心谴责,他又受甚惩罚呢?他良心都没了,他语言杀了人,好像看了一场电影,兴高采烈,吹起了口哨。缺德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