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下列哪些合同为无效合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10:12:29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主体不适格签订的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成年人和不满八周岁的人)所实施的诸如订立合同等民事行为无效。

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合同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此外,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里的“强制性规定”是指不能通过当事人的约定排除或变更的规定。

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合同的内容如果违反了社会公德,违背了公共利益,法院有权认定该合同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例如通过签订虚假合同来规避法律责任或进行其他违法行为,此类合同无效。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合同的内容如果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例如环境污染、损害公共安全等,该合同无效。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通过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

综上所述,无效合同的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以及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这些情形在《民法典》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