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平乡县属于哪个市(邢台平乡县历史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08:49:32    

平乡县


,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面积406平方公里,辖3镇4乡,总人口32万。在其西面南和县,广宗县在其正东,北接巨鹿县,南与邯郸市相连;邢黄铁路过境建站;东吕高速公路横穿东西,邢清、定魏两条省级公路纵贯南北。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的古老县域。

平乡县的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在岁月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重要,古老的城墙仿佛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与烽火岁月。我们来看看它的历史沿革:

尧舜时属冀州。历经虞夏,商祖乙继位后将都城迁至邢,平乡县域属邢。

周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平乡县域仍属邢。春秋时,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卫国灭邢国,平乡县域改属卫国;周襄王二十年县域又改属晋国,称为羉。战国时,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平乡县域属赵,置平襄。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7年),王翦灭赵国,羉改属秦国。

秦末汉初,农民军起义,在羉中与秦军交锋,史称钜鹿大战,秦国灭亡。

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平乡县属钜鹿国。

晋初,平乡县改隶赵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平乡县属赵国;前燕主元玺元年,慕容恪斩冉闵,平乡县属前燕;前秦苻坚建元八年(公元371年),苻坚灭燕,平乡县属前秦;后燕主燕元元年(公元384年),幕容垂大破秦兵,自称燕王,平乡县属后燕;北魏始皇二年(公元397年),魏并后燕,平乡县属北魏。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魏分赵郡之平乡、柏仁等六县置南钜鹿郡。北魏景明二年(公元501年),钜鹿县复置平乡县,平乡县属广平郡。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平乡县属东魏。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东魏禅让给齐,平乡县属北齐。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北齐亡,平乡县属北周。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平乡县改属铭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封州,平乡县属封州;

五代十国时,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平乡县属后晋;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平乡县属后周。

宋代,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平乡县省入钜鹿县;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改信德府为邢州,平乡县隶属邢州。

蒙古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平乡县并入蒙古汉国,省宗城县并入平乡县;蒙古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复割武道镇置广宗县;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改邢州为顺德府,平乡县属顺德府;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广宗县被罢,并入平乡县,不久便复置,同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平乡县属顺德路。

明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北平布政司,平乡县属北平布政司;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广宗县并入平乡县和钜鹿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平乡县。清代,平乡县属直隶省顺德府。

1913年,平乡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14年,冀南道改大名道,平乡县属大名道;1928年,平乡县始直属河北省;1937年,平乡县属河北省第十二督察区,同年,平乡县被日军占领,成为日伪平乡公署。

1946年,平乡县抗日政府改为平乡县政府,平乡县隶属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成立后,平乡县隶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93年7月3日,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平乡县隶属邢台市,至今仍属邢台市。

平乡的土地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的手工艺在这里传承不息,精美的手工艺品展现着平乡人的心灵手巧与对生活的热爱。

历史上,平乡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才华,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光彩。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追求卓越。

平乡县的古迹众多,古老的寺庙、庄严的牌坊、沧桑的古桥,每一处都蕴含着历史的韵味。这些古迹见证了平乡的发展与变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

如今,平乡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既传承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又不断开拓创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平乡县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两岸绿树成荫,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秀美。田间的花海在不同季节绽放,色彩斑斓,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教育方面,平乡县注重人才培养,学校里书声琅琅,莘莘学子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乡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传统的小吃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那口感酥脆的烧饼,还是味道醇厚的老豆腐,都承载着平乡人的乡愁与记忆。

展望未来,平乡县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同时积极推动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将为平乡带来新的机遇,新兴产业将在这里崛起。平乡人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平乡县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平乡县历史平乡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其中部分介绍:

1.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无疑具有多方面至关重要的特点和价值,犹如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关于大成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建筑风格与特点

大成殿那 315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彰显着一种宏大而庄重的气度。单檐歇山绿琉璃屋面,在造型上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古朴之韵与庄重之美完美融合。那熠熠生辉的绿琉璃瓦,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当时较高规格的象征,为整座建筑增添了一抹华丽的色彩。

面阔达五间,长达 25.8 米,3三间,为 11.27 米,殿高 12 米。如此宏大的规模,使得大成殿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开阔感。当人们置身其中,立刻能感受到那威严的视觉冲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庄重场合。

其梁架结构和斗拱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四椽伏对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铺做斗拱置于平板枋之上。这不仅是古代工匠精湛建筑技艺的生动体现,更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斗拱的运用,如同建筑的坚实卫士,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同时,它又像是一位优雅的艺术家,为大成殿赋予了强烈的装饰性,使整体造型更加丰富和精美。那错落有致的斗拱,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历史变迁与修缮

大成殿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 - 1016),自那时起,便如同一位历史的见证者,默默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历经宋徽宗大观元年、明洪武七年、明永乐三年、明英宗正统六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明穆宗隆庆九年、清乾隆十六年,先后七次进行过重修改建。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出不同朝代对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大成殿维护的持续投入。每一个朝代的修缮,都像是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在修缮过程中,既融入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特点,又小心翼翼地保留了前代的部分建筑元素,使得大成殿成为宋、元、明、清四朝人文信息和建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犹如一部活着的历史书籍,记录着各个朝代的变迁与发展。

2013 年 5 月 3 日,平乡文庙大成殿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殊荣,进一步提升了其保护级别和社会关注度。它不再仅仅是平乡县的瑰宝,更是整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定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大成殿能够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三、功能与地位

作为县学所在地,大成殿在平乡县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历代全县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犹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照亮了平乡县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之路。这里不仅是学子们怀揣梦想、学习儒家经典、追求知识和功名的神圣殿堂,更是地方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中心。

无数的学子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追求着人生的理想。大成殿承载着平乡县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历史和文化传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与奋斗。它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如同星星之火,在不同的领域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成殿见证了平乡县教育的兴衰历程,是研究古代地方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实物资料。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教育故事。

四、文化价值

大成殿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文庙作为祭祀孔子和传播儒家文化的场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平乡文庙大成殿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内涵,如尊师重道、道德规范、礼仪制度等,犹如一座精神的宝库,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建筑本身更是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从整体布局到细节构造,无不展现出当时的建筑风格、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那严谨的布局、精美的雕刻、巧妙的结构,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例。同时,与大成殿相关的历史文献、碑刻、匾额等文物,如同一个个历史的密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殿内可能留存的碑刻、匾额等,其文字内容往往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及对儒家思想的阐释和推崇。这些珍贵的文物对于考证历史、解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2.马仁兴烈士墓

:马仁兴烈士墓,静静地坐落于河北省平乡县寻召乡后张范村,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作为河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马仁兴烈士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见证了一位英雄的壮烈一生,也见证了那个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

马仁兴,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让人们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烈士墓周围,绿树成荫,宁静而肃穆。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木,似乎都在诉说着马仁兴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这里,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新时代,马仁兴烈士墓更是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来到这里,瞻仰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南路丝弦


:南路丝弦,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古称“弦索腔”的它,在冀南、豫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民间流传,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民间艺术的天空。

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南路丝弦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的旋律时而悠扬婉转,如潺潺流水,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时而激昂澎湃,似滔滔江水,振奋着人们的精神。那古老的唱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

2021 年,南路丝弦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对它价值的高度认可。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平乡县积极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将精彩的南路丝弦表演送到群众身边。在乡村的广场上、在田间地头,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纷纷聚拢而来。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观众们沉浸在南路丝弦的艺术世界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传承和弘扬了南路丝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路丝弦,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河流,奔腾不息地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