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望穿秋水什么意思呀(你知道哪些与“秋”有关的成语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3 10:05:11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是为成语。简单说,成语就是大家经常说出来的,使用程度相当高的固定用语。比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么,在有着5万多个成员的大家族里,你知道有哪些关于“秋”字的成语吗?

值得注意的是,“秋”字有多种含义:秋天是一年四季中夏后冬前的季节。秋天是个果熟、稻黄之季,所以“秋”被引申为收获、丰收之义。我国古代,农作物一般是一年一熟,所以“秋“又被引申为年代之意,经深层引申,它还特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秋天之后就是万物肃杀的冬天,暗含着“萧瑟”之义,所以“秋”也可表示悲愁和愁苦。古时与律令、刑狱有关的事,也可称为“秋”:比如秋天处决犯人,称为“秋决”,刑部的别称“秋曹”。

  1. 多事之秋

出自:唐朝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扬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解释:事故或变化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时局。

2.老气横秋

出自: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解释:本意是老练的气概充塞秋日的天空常用来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在常用来形容缺乏朝气,死气沉沉的样子或自高自大,摆老资格的样子

3.秋高气爽

出自:唐朝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

解释:爽,爽快,畅快。形容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4.平分秋色

出自:《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解释:本意是昼夜平均分占秋天的景色。后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

5.一叶知秋 叶落知秋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解释:本意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发展趋势与结果。

6.望穿秋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损他淡淡春山。”

解释:秋水:秋天的水明净清亮,常用来比喻人的眼睛。意思是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

7.春秋鼎盛

出自: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解释:春秋,指年龄。鼎,正当。鼎盛:正当兴盛的时候指人年龄正处在身强力壮之际

8.秋毫无犯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解释: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犯,侵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9.秋风过耳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解释: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事情于己无关,毫不关心

10.皮里阳秋

出自:《晋书·褚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其言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后因晋简文帝(司马)母亲名为郑阿春,敬讳"春"字,而改作"皮里阳秋"。

解释:皮里,指心里。阳秋,指春秋,即春秋笔法。意思是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11.春秋笔法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春秋》相传是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行文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不明言,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被后世称之为“春秋笔法”

解释: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12.春蚓秋蛇

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解释: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爬过的痕迹一样,弯弯曲曲,不顺畅。比喻书法拙劣,写得不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