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古代后宫等级清朝(皇帝选女人的要求原来这么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1 10:36:48    

引言

”熹妃回宫——“身穿吉服,头顶精美头饰,甄嬛——这一宫斗冠军,正式开展了她的复仇之路。这是《甄嬛传》最为经典的一幕。虽然电视剧有杜撰的成分,但剧情中所展示的秀女选举,与后宫嫔妃的不同等级划分都是有史实依据的

在清朝时期,后宫妃嫔是分了好几个等级。那么,问题便来了,嫔妃之间到底有多少个等级呢?等级之间又是如何划分的呢?皇帝选妃嫔的标准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答案吧。

(甄嬛传:熹妃回宫)

一、秀女入宫选秀,入选标准严格

在《甄嬛传》前几集中,主要讲述的剧情便是甄嬛入宫选秀。在剧中,甄嬛身着一身素色衣裳,凭借着出色的外貌,举止的端庄,成功入选。

但抛开剧情,清朝时期的秀女选秀,比剧中更加严格:

首先便是选秀时间。常看清宫剧的人想必对“三年一选”这个词不会陌生,没错,该词正是源于清朝的一项规定——选秀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

(甄嬛传:甄嬛选秀)

除此之外,皇帝还对秀女的身份进行了一番的筛选,比如说较低官职的子女没有参选规格,又比如说未被收编在旗的秀女也不得参选。

因此,光是从身份上来说,能够进入采选的秀女就非常少。

对于秀女的年龄,皇帝也有明确的限定,即为“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格”,低于十四岁,或者是高出了十六岁都是不得参选的。

(图片与内容无关)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想,如果一个秀女已经有了心爱的男子,并不想参加选秀,是不是只要等年龄过了十六岁,就可以进行婚配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皇帝还规定了,如果年龄超过十六岁,并还没有参加过选秀的,是不可以私下婚配的。并且,在参选之前,秀女还不得向父母等行大礼,否则就是对皇家的不尊重,可见皇室之威严。

以上筛选之后,秀女们就要被送入京城,由皇上和太后亲自挑选了。入选了,就是留牌子,没有被选中的,就是撂牌子。而留牌子的还要再进行一次复选,复选再次选中的,才是真正的入选。

(甄嬛传:选秀)

在史书《养吉斋丛录》中,就详细记录了秀女采选的过程:

每到选秀之年,户部再向皇帝奏准后,便由有关人员将适龄女子逐一出具印结,在呈报给八旗都督之后,统一汇报给户部,遴选时,再由户部奏请皇帝,最后再登记在册。

从初步的身份和年龄的筛选,再到面见皇上和太后,每一步都有严格的筛选标准,最终能够入选的秀女,不过是少之又少。

(甄嬛传:选秀)

二、后宫制度演变,嫔妃分为八个等级

秀女入选之后,摆在她们面前的路有两条,其中一条便是成为皇帝的妃嫔

在一系列的清宫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以下称呼,比如《甄嬛传》中的“熹贵妃”、“莞嫔”、“莞贵人”、“莞常在”等等,不同的称呼,代表着不同的等级,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尽相同的。

其实,我们所见到的“常在”、“贵人”等妃嫔称呼,是由后宫制度不断的演变,才得以产生的。

(图片与内容无关)

总所周知,清朝自关外而来,遵循的是对妻妾界限没有严格划分的女真传统。因此,在清朝建立初期,嫔妃们并没有因为身份上的差异而在称呼上有明显的区别,称呼也是统一的“福晋”。

后来,皇太极开始尝试实行“五宫制度”,这才有了“皇后”和“妃”的称呼。后来,还有大臣认为可以设立“夫人”、“秩”、“淑仪”等称呼,这几个称呼虽然没有设立,但也可见清朝后宫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

(图片与内容无关)

真正出现我们所见的“妃”、“嫔”等称呼,是在康熙年间。这个时候,后宫制度已经完善,便出现了八个等级,即“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

其中,位列中宫,母仪天下的是皇后,皇后是后宫的主人,有且只有一位,且是皇帝的正妻,除皇后之外,其他的妃嫔都为“妾”。

在皇后之下,皇贵妃为一人,贵妃为两人,妃为四人,嫔则可以设立三人,而在嫔之下的贵人、常在和答应则可以随意设立。

(清朝后宫嫔妃)

有史书记载,康熙年间,他所设立的常在和答应的数量就高达两百人,这个数量简直让人咋舌,但谁叫人家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呢。

三、不同等级嫔妃,待遇也不尽相同

随着后宫制度的不断完善,除了嫔妃之间的等级称呼有了明确的界定,各等级的妃嫔所享有的待遇也是不尽相同的。

书《宫中现行则例》就详细记载了不同等级的妃嫔,在宫分、遇喜、服色、册宝等七大类中,所获得的待遇都是不同的。

(清朝后宫嫔妃)

比如说皇后的生日,内务府须得备上九十两金、六百两银、上等锻纱四十五匹等等。而反观皇贵妃的生日,内务府悲伤上的则变成了上等缎纱六匹等。

可见,虽然皇贵妃相当于一个副后,但和皇后一比,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皇贵妃的待遇都是如此,那就更别说更低位分的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了。

除了在待遇上的不同,嫔妃的位分,还决定了她们子女的地位,这也就是我们常在剧中看到的“嫡出”和“庶出”之分。

(清朝嫔妃合影)

还是以《甄嬛传》为例,纵使曹贵人有女儿,但地位还是比不上华妃,并且因为位分低,曹贵人还不得不将女儿留在华妃身边,成为华妃争宠的工具。

在清朝后宫的历史中,这样的剧情,是真实上演着的。单单就从封号这一块来看,皇出生中宫的公主,可以册封为固伦公主,而由其他妃嫔所出的公主,则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

母亲的出身,决定了她们孩子的出身,这也就不奇怪了为什么清朝会出现这么多的宫斗了。

(清朝后宫妃嫔)

有学者曾就研究过,为什么清朝容易出现宫斗,其一个主要得原因,就“得益于”这不断演变,完善得等级制度。我们可以来想一想,倘若我们成为了后宫嫔妃中得一员,为了生存,为了子女,可不要得劲地往上爬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