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犯罪逃离包括哪些内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6:40:31    

犯罪逃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脱逃罪

定义: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羁押和改造场所的行为。

主体:依法被拘留的罪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

客体:国家监管机关的监管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具体方式包括利用监管人员的疏忽、外出劳动、利用暴力和威胁、打破门窗或损坏设备等。

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为了逃避监管机关的监管。

量刑: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逃避犯罪

定义:依法被拘留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监护场所的行为。

主体:仅限于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分子,包括已决犯和未决犯。

客体:司法、公安机关依法对罪犯进行监护管理的正常活动。

客观方面:表现为被拘留罪犯逃离被拘留场所的行为。

主观方面:故意,即行为人逃离被拘留场所,脱离监管是故意行为。

暴动越狱罪

定义:在押罪犯有组织地使用暴力,公然越狱逃跑的行为。

主体:在押罪犯。

客体:司法机关正常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有组织地使用暴力,公然越狱逃跑。

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交通肇事逃逸罪

定义:犯罪后逃跑,可能构成逃脱罪或交通肇事逃逸罪。

主体:犯交通肇事罪的人。

客体:交通运输安全。

客观方面: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这些情形在犯罪逃离的具体定义、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区分和认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