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明朝开国大将排名(明朝十大名将排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09:33:43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历经276年,传位十六帝。大明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朝代,有开国名将徐达推翻元朝统治,有抗清爱国名将袁崇焕。一代传奇女将秦良玉。除了他们还有哪些名将,本文为大家整理了明朝十大名将。

10、李定国

李定国(1620年7月11日-1662年7月21日),字鸿远、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民族英雄。李定国是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

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部联明抗清。永历六年(1652年),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阳,“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吞并中国西南七省,但遭孙可望妒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十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并向清朝献上了“滇黔地图”,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9、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也作覃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明末著名女将。

其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8、邓子龙

邓子龙(1531年-1598年12月16日),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水师将领,生于江西省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

明嘉靖年间江西内乱,邓子龙"平乱”有功,授广东把总。1583年(万历十一年)二月,缅甸侵扰云南,邓氏率兵入滇,降斩缅军数百人,使其归附于明。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朝鲜战事复起,朝鲜用师。诏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东征。倭将渡海遁,璘遣子龙偕朝鲜统制使李舜臣督水军千人,驾三巨舰为前锋,邀之釜山南海。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直前奋击,贼死伤无算。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舜臣赴救,亦死。事闻,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庙祀朝鲜,遗体归葬丰城,朝鲜王朝并为他立庙祭祀。生前著有《横戈集》。

7、阎应元

阎应元 (?一1645年),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之一。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

6、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属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授职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曾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后金部队在该防线交战。后因诛杀毛文龙、在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迟。南明永历帝率先为其平反。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亦为袁崇焕“平反”,但史学界对其事仍有争议。现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纪念场所。

5、王守仁

王守仁 (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人称王阳明。因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称为阳明先生,一般称其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

王守仁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盗乱、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1529年去世,明穆宗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1584年从祀于孔庙。

4、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8月9日),字伯仁,号燕衡。祖籍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和阳(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汉族一说回族(见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回族

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他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他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3、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时期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

李如松骁勇善战,师从徐渭。凭借父荫,起家指挥同知,充任宁远伯勋卫。屡立战功,迁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升任山西总兵。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任宁夏提督,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出任中军都督府佥事,带兵援助朝鲜。参加平壤之战,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火烧龙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授征虏前将军、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加授特进荣禄大夫,袭封宁远伯。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战役中阵亡,时年五十岁,获赠少保,谥号“忠烈”。

2、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但有一说是山东济宁人,另一说是安徽定远人。

戚继光是明朝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嘉靖、万历年间,率戚家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成为明朝的抗倭将领。

他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等兵书,还有各种奏疏传世。同时改造城防,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极大提升了明军战斗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


1、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