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母亲的婚姻:在时代的褶皱里,她们各自书写答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7:43:00    

编者按:此文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写给伟大的母亲。“婚姻”这个话题,其实是在丈量母亲们走过的长路,也是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热点话题,顺德融媒作为主流媒体,也希望通过有温情的故事、有态度的观点让更多读者产生感悟、思考与共鸣。

清晨6点,婆婆的竹篮里已码好水灵灵的野菜。我抱电脑敲字时,正撞见她用指甲掐断菜根的老筋,这个动作和她三十年多前在早市卖菜时如出一辙。

晨光爬上她褪色的蓝布衫,恍惚看见二十岁的母亲风风火火地指挥着一辆辆排着队在饭店门口等着拉盒饭大货车,她那颇有辨识度的大嗓门吼出来那个年代的“女子当自强”。

1989年春天,母亲把烫发卷拆成波浪,用舅舅们给的零花钱买了个漂亮的蝴蝶结。当同龄姑娘一放学就约着跳皮筋时,她支起路边摊卖起罐头,玻璃瓶碰撞声里藏着对账本的敏锐嗅觉。

同年芒种,婆婆攥着卖豇豆攒的八块六毛钱,站在县城书店柜台前,最终却换成两本初三数学练习册——封皮写着小弟的名字。

作为家里老幺,母亲确实享尽偏爱。九十年代刚生完娃,她跟随父亲来到南方,怀揣着“过上好日子”的执着追求,在厂里干了3个月的她就盘下了一间小饭店,从一个帮手干到到十几个员工,从小饭馆到需要上门排队的餐饮配送,母亲把劳保手套改造成时兴的露指款,挂在收银台后当装饰。

"女人要像江里的船,风往哪儿吹,自己得先调帆。"说这话时,她正往合同上按红指印,而千里之外的婆婆,正把腌好的雪里蕻装进瓦罐,准备给住校的儿子捎去。

婚姻的两种解法

父母的结婚证皱得像腌菜坛子的封口布。自由恋爱的父母的婚姻像湘江的汛期,时而惊涛拍岸时而水波温柔。记得某个深秋雨夜,父亲应酬醉酒晚归,母亲反锁房门任他在楼道蜷缩整夜。第二天却熬好姜汤,把存折拍在桌上:"要过就过敞亮日子,藏着掖着不如散伙。"后来母亲开餐馆、做生意,上千斤的菜肉卸货,养生馆的各种仪器安排到位,摆放整齐——那是父亲楼上楼下忙前忙后的成果。

公婆的婚床始终横亘着千里铁道线。公公在东北打工,每年腊月扛回鼓鼓的帆布包,抖开却是补丁摞补丁的工装。褪色的红木箱底,压着1985年公公寄回的汇款单。金额栏的"18.7元"洇着菜汁,背面是她用烧火棍写的算式:大儿子学费9元+小儿子书本费3.5元+农药钱6元=18.5元,剩下的两毛变成两粒水果糖,塞进儿子们嘴里。

婆婆从不抱怨,她把后院荒地垦成时令菜圃,凌晨四点踩着露水去早市,攒下的毛票在邮局汇成蜿蜒的绿线,最终化作两个儿子书包里的教科书。

母爱的同频共振

去年除夕守岁,母亲抿着红酒突然说:"当年要是没遇见你爸…"我以为她要感慨,她却晃着高脚杯:"照旧能活成传奇。"婆婆正在包饺子的手顿了顿,饺子馅被塞进一张张饺子皮儿里:"人这一辈子,在什么坑里就该栽什么苗。"月光照在她紧紧用围裙保护好的新衣服上——那是在老家时公公给她买的一套运动服,她很喜欢。

“就吃那点啊,这个青菜都不多吃点!”在娘家住,每天叫醒我的一定是厨房里的炒菜香,早餐都必须安排两个菜,是母亲给的甜蜜“负担”。而婆婆在餐桌上现场冲开的一碗鸡蛋水,喝下去舒畅且暖心,“早餐简单吃点清淡的”是婆婆的规律养生之道。两位母亲清晨忙碌的身影投在瓷砖上被阳光拉长,渐渐融成相似的弧度。

今年给两位母亲各备一束康乃馨。给母亲选了热烈的正红,她定会插在青瓷瓶里,衬着客厅那幅“家和”的字画;给婆婆挑了温柔的粉白,她会嗔怪浪费钱,转身找个塑料瓶接满水,小心翼翼地放在阳台吸收阳光。

月光漫过窗棂,忽然懂得:所谓婚姻观,不过是时代打在女性命运上的光影,而母爱,永远是穿透时光的永恒光源。

爱是婚姻的万能公式

当我们讨论婚姻时,其实在丈量母亲们走过的长路。那些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磨出的老茧,那些为女儿盘发时藏起的白发,那些欲言又止的深夜叹息,都在诉说:或许婚姻从无标准答案,但母亲的爱,永远是解题的万能公式。

或许婚姻从来不是必选项,但母亲这个身份,早已把答案刻进每道掌纹。当孩子在产房发出第一声啼哭时,她们注定成为彼此的倒影,在时代的长河里,永远相望。

当母亲刷着手机新闻“顺德大桥开通了,那我要去看一看”时,婆婆手里攥着织到一半的薄背心,一针一线,十分专注。两个女人的掌纹在阳光下重叠,那些关于婚姻的争辩与和解,最终都化作春泥,滋养着同一株名为"家"的植物。

【顺德融媒婚恋专班·未来计划】

未来我们将:

→ 整合全城优质资源,打造常态化婚恋活动服务;

→ 通过 精准宣传+创新活动,为单身青年创造更多相遇机会;

→ 全力建设 “幸福顺德”,让缘分触手可及!

文/顺德融媒记者胡露

图/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