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保证充足睡眠 远离“情绪中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7:22:00    

本报讯 记者郑爽报道 入夏以来,东北多地开启“炙烤模式”,6月至今气温持续攀升,部分地区最高温突破35℃,闷热的“桑拿天”让不少人直呼“热化了”。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敦雪菲介绍,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情绪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面对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我们不仅要做好身体防暑,更要警惕情绪“中暑”危机。

在生活中,有几类人群更容易出现“情绪中暑”的情况。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首当其冲,例如在职场打拼的人群,他们常常加班、饮食不规律,还要背负贷款压力和职场竞争等多重负担;不善言谈的人也在高危行列,这类人遇到烦恼事习惯独自消化,不善于向外界倾诉,在闷热烦躁的“桑拿天”,情绪更容易失控;心理较为脆弱的人,由于一点小事就容易受到影响,也更易受炎热环境的干扰;争强好胜、个性鲜明,凡事都要争个高低的人,在闷热天气里,与人发生摩擦、情绪失控的概率更高;此外,身体患有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病症的患者,炎热天气可能导致躯体疾病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情绪。

随着“伏天”的脚步临近,“情绪中暑”将进入高发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远离“情绪中暑”。保证充足睡眠十分关键,酷暑季节人容易感到疲倦,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第二天的状态,而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睡眠节律,做到早睡早起格外重要。合理饮食也不容忽视,要保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减少油腻与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烦躁情绪。

敦医生建议,遇到极端天气应合理安排工作量,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工作,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天气闷热时,尽量减少大规模聚会等密集社交活动,适当独处或安静休息,能有效降低“情绪中暑”的几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