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耕地保护成效显著,面积实现三年连增
近年来,佛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通过科学规划、压实责任、创新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耕地面积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耕地恢复任务2.7万亩,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佛山市编制了《佛山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科学划定耕地集中区595个,总面积达33.63万亩。其中,万亩方2个、千亩方76个、百亩方517个,通过引导碎片化耕地向集聚区集中,逐步实现“小田”变“大田”的转变。此外,全市还向省级监管系统报备了303个耕地集中整治区,总规模15.87万亩,计划新增耕地潜力空间6.58万亩,为耕地保护与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佛山市创新推行田长制,印发《佛山市田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了覆盖市、区、镇、村和村小组的“4+1”田长组织体系,并配套完善“5+N”工作机制,包括会议制度、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和田长巡田等五项核心机制。通过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全市共划定田长制网格1291个,设立田长制公示牌861个,进一步压实了耕地保护责任,推动保护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各级田长职责明确,有效调动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为调动基层和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耕地保护补贴及激励办法》,设立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及一般耕地保护等多层次补贴激励方式,并根据保护责任实行梯度分级补贴。同时,探索建立耕地异地代补机制,统筹耕地、产业和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要素节约集约利用。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增强了耕地保护的可持续性,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佛山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设立田长制公示牌、加强信息公开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市861个公示牌清晰标注了各级田长的职责和联系方式,进一步扩大了信息公开范围,增强了公众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通过科学规划、责任压实、政策创新和社会监督等多管齐下的措施,佛山市实现了耕地面积的三年连增,为全省乃至全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佛山市将继续深化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林俊鹏

佛山有数丨“菜篮子”里装什么,30家五星级农贸市场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