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走基层 看一线】老河口: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甜蜜”产业路更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8:31:00    

牛晶晶,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大张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近年来,他团结带领村民改变种植观念,发展特色红薯产业,依托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延长红薯产业链条,让这条“甜蜜”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大张洼村曾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班子人员不齐,年龄结构偏大,干事求稳怕乱,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思路。

提起过去,大张洼村党支部委员雷娇梅说:“当时,村里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55岁,村民种的都是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也不高,有的村干部想发展特色产业,但又怕没有销路,引发矛盾,所以大家都求平稳,这事也搁着了。”

2021年8月,牛晶晶挑起大张洼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为改变现状,他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周边学习观摩,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员群众谈心会。通过经常性交流,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打开了,支部和群众走得近了、联系紧了,村里的发展劲头也足了。

该村村民陶长林说:“牛书记经常来我家里,给我们讲村里准备干些啥事,他说得很实在,也确实为我们村民着想,我们慢慢地都相信他了。”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牛晶晶带领村“两委”开始调研走访,发现村里的红薯品质好,含糖量高,有一定的名气,但品种较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能不能在红薯上做文章?想法一提出,刚开始有些村民还心存顾虑,长久的种植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为了打消群众顾虑,牛晶晶决定自己带头种红薯。他自掏腰包,购买了网上销量前十的红薯种苗回村试种,并选定烟薯25、商薯19等三个品种。同时,邀请客户进行试吃盲评,发现相似度超过90%。为掌握红薯规模化种植技术,他带着村“两委”和种植户外出取经,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23年6月,他们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红薯,从起垄、覆膜,到施肥、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操作。到这两年,村里的红薯产量和品质得到迅速提升,春薯亩产达8000斤,全村红薯产量超过150万斤。

看着丰产的新品种红薯,村民周彩燕不由赞叹:“我们这儿的红薯口感好,没有筋和丝,软糯香甜,好吃得很。”

在扩大销路上,牛晶晶和村党支部人员加紧联系外地客商,对接红薯深加工企业。为吸引客流,连续两年举办红薯美食节,开通“张洼薯业”抖音号,展示红薯种植的全过程,在电商渠道持续发力。同时,利用节假日,开展上门推销。因为品质高、口感好,不少烤薯店也成了他们的固定客户。2024年,大张洼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较2023年增长10万元,不少村民也从产业中受益。

大张洼村村民张大林说:“我在家门口栽红薯苗,一天一百块钱,家里照顾了,钱也挣了,我觉得非常好。”

目前,大张洼村正在建设一个能储存300万斤的智能化红薯窖。建成之后,能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延长红薯储藏时间,实现错季销售,进一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做给村民看,更要带着村民干。在村“两委”的带头示范下,不少村民更新了红薯种植品种和技术。今年开春,村里又有4户群众准备发展30亩春薯,按1亩春薯苗供5亩夏薯种植计算,明年村里的红薯种植面积将增加100多亩,达到500多亩。

谈及今后产业发展,牛晶晶信心百倍地说:“未来,我们围绕一村一品红薯种植项目,做好三件事。首先,提质增产,把张洼蜜薯通过绿色种植把品质提高,通过科学管理把单产提起来。其次,构建稳定供应链,依托现代化存储设备,精细分拣,延长销售周期,实现从8月份到来年2月份无间断供货。最后,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形式把张洼蜜薯IP持续炒热。”(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郭哲达、余林)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