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教育可以不一样:四位学子眼中的慧中公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4:10:00    



瓯江之畔,一所有温度的学校,有认真而又负责并与孩子们亦师亦友的导师,一切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就是温州慧中公学。

这所学校凭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投入它的怀抱?有什么秘诀让原本懵懂、彷徨、青涩的少年蜕变成知性、坚定、从容的追梦青年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慧中学子,试图从他们的成长故事中,探寻这所学校的育人密码。






慧中学子在澳门参加模拟联合国大赛



PART 01

跑道与学海间的追风少年




“年级第一”“校运会冠军”“演讲达人”等多重身份闪耀校园的少年,正坐在记者的面前,当这个略带腼腆的男孩适应了交谈频率之后,他的成长故事便呈现在眼前。

回忆起刚刚进入温州慧中公学的日子,来自七年级4班的葛以勒笑称自己像“误入迷宫的小兽”。从第一次踏入慧中公学的校门到看见考试成绩的那一刻,葛以勒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在一开始,他怀揣着好奇之心在充满书香的校园中探索,初次感受到校园的魅力,但突然面对陡增的课业量和一大早的晨读铃,他曾望着月考排名表上不断下滑的数字发呆:“这才发现初中与小学的不同,教学知识更多更难,尤其是数学!”

葛以勒

两位老师的出现,扭转了一切。第一位老师是他的导师刘艳。刘老师教他如何用自己的规划本规划自己的学习。从此他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规划事情,他有了目标,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另一位老师激发他数学兴趣,同时改变了他的数学思维。这个老师名叫陈诸勇。陈老师告诉他如何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如何打通自己的数学解题逻辑。由于两位老师的出现,葛以勒猛然醒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意义。不知何时开始,“勤奋”二字便深深的印入他的心中,葛以勒的心便随之炽热起来:“初中不是小学的延长线,而是需要全新思维赛道。”

从对数学忐忑不安到县数学第一,葛以勒心有所悟:“真正勤奋是带着脑子奔跑。”

这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学校,让葛以勒有了更大的发现:除了数学老师教学认真投入,注重互动与沟通,在课堂上无限拓展数学知识之外。各科老师也各有本领,比如语文老师除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有时还会讲讲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这让他有了非常新奇的感觉,也让他获得轻松的学习体验。

这种文理交融的基因,在他身上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现在,葛以勒以“文武兼修,知行合一”的姿态,成为校园里的标杆榜样。

这个学期,他以年级第一的期中成绩问鼎学海;运动场上,他斩获校运会200米铜牌,并与队员一起夺得4×100米接力冠军,被师生誉为“风一样的追风少年”。

作为孔子书院特邀演讲嘉宾,他的演讲场场爆满。其独创的“错题溯源法”更被年级组列为提分范本。他常说:“跑道与课本都是赛道,拼的是热爱与坚持。”

校园民主听证会



PART 02

艺术星辰与学业并进的追光者




余珍如,一个瘦瘦弱弱的女孩,说起话来却铿锵有力。这个喜欢艺术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说起自己的学校慧中公学,眼睛都亮了。她说,自从升学到了慧中公学初中部,好像突然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自己的艺术才能如春天里的花朵一样绽放了。

余珍如

从小学时代起,由于家庭的影响她对艺术特别感兴趣:绘画、书法、大提琴、舞蹈甚至篆刻都成为了她的特长。甚至很多同学苦思冥想都难以下笔的作文,对她而言也是一挥笔的事情,丝毫不会有“难”这个字的负担。

进入慧中公学初中部后,发现这里是个庞大的艺术滋养池,她在这里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不仅参加了各种艺术社团,而且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前不久,她还给学校拿了一个全省绘画一等奖的荣誉。她说:“到了初中部后,艺术特长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个人素养,有了更大的舞台”。

除了艺术才华得到无限的扩大之外,学习上,余珍如也渐入佳境。从小学到初中,她发现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慧中公学的老师从初一起,就教导孩子们培养独立的学习习惯。这对原本依赖老师推动的余珍如来说非常不适应,学习成绩也有些小波动。

她的社会老师王树银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王老师不仅鼓励余珍如培养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习惯,而且用自己教学上独特的“点评”法,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一段时间之后,余珍如就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而且还喜欢上了“社会”这门课程,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这个曾经获得过作文、舞蹈、合唱、摄影等等文学艺术大奖的初一学生,正在慧中公学大舞台里,其乐无穷地舞动着曼妙的身姿。




PART 03

老师总能发现我的闪光点




坐在慧中公学活动室内接受采访的章津滔,脸上带着青涩的笑容,这个曾因中考压力失眠的少年,此刻正从容讲述着在羽毛球场上反手扣杀的战术,眼里跳动着独属于青春的光。作为温州慧中公学高一学生,他手中的“慧学之星”奖状与对社团活动归属感,恰似这所新兴学校育人哲学的具象注解。

章津滔

谈及刚刚进入学校时的感受,章津滔直言不讳地说:“刚进入慧中公学时,我其实有些忐忑,毕竟从初中到高中的环境差异挺大的”。但这里让我惊喜的是,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氛围很自由、包容。老师们非常有亲和力,同学们也热情友善。特别是我的导师,从学习到生活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让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从担心到放心,让这位高中新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发现在慧中公学,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课程设计也非常灵活。比如数学和物理的课程融入了很多竞赛思维,这让章津滔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这个多元化的学校里,章津滔有了施展特长的空间。喜爱体育运动的他,加入了羽毛球社团。为这些孩子们喜欢的社团,学校配备了专业场馆和教练,每周都有系统的训练。在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打球的过程中,章津滔的球技提升很快,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更难得的是,学校的社团活动让他从初中时那种高压紧张中解放出来——学习不再是“死磕”,而是更注重效率和心态调整。放松下来后,成绩反而稳步上升,整个人也更自信了。  

谈及他最感恩的王敏老师,章津滔说:“王老师不仅是我的学科导师,更像是我的精神教练,以前我对学习总是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王老师总能发现我的闪光点”。王老师提振了章津滔的自信心,并且彻底改变了他的心态。也因为王老师的缘故,章津滔学会了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甚至开始享受挑战难题的过程。

在老师的帮助下,章津滔发现自己变了,其中最大的改变是待人处事的成熟度。他说:“以前我比较内向,和人交流时总担心说错话。但在这里,老师们总是以平等的姿态和我们沟通,班上的同学也会互相支持。比如社团活动时,大家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氛围让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现在我更愿意主动和同学讨论问题,这种成长,远比分数更重要。”

说起学校,章津滔很兴奋,他说,慧中公学的确是一所“有温度的未来学校”“它不仅教会我知识,更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自己。在这里,我找到了热爱、重拾了自信,也遇见了更好的伙伴和老师。我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PART 04

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大门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每位学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温州慧中公学高一学生汪琦庆幸由于自己的选择,而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打开了她自己的新世界大门。

中考后,选一个心仪的学校,对汪琦来说是一件人生大事。最后,她之所以选择温州慧中公学,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教学方式、针对性的学习吸引了我!”

汪琦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从开始的憧憬到失落发生得很快,就像打开门后,发现门的后面是一堵墙一样。因为学期一开始,汪琦就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应高节奏的九门课程。在手忙脚乱的一段时间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并且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汪琦认为,她之所以能够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完全是因为生物这门课程。据她介绍,学校教生物的两位老师唐云忠和王敏改变了她对生物学科的看法,让她发现世界竟然如此的神奇。喜欢上生物课程之后,她还在老师指导下,参加了兰花社团,为此还养了一盆兰花。从一颗兰花的种子到开花的过程,汪琦不仅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而且从中捕捉到慧中公学的与众不同之处。“与老师之间真正做到亦师亦友,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导师都能给出指导意见,打破了传统师生关系,”汪琦说。

非遗瓯柑活动

学习轻松之后,汪琦开始在学校探索自己的兴趣世界。喜欢文学创作的她,在学校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图书馆,这里的藏书丰富,让她觉得拥有了一个宝藏。同时,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富有挑战性的作文课等等,都开阔了她的眼界,激起她的创作欲望。不久,她就在全省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奖。

在慧中公学这个大舞台给汪琦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之后,她更加迷醉在舞台上“起舞”:担任主持人、参加汇演、参加朗诵比赛等等。她惊喜地发现,只要你愿意,就能在学校这个舞台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这个从茫然,到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生物学科之星和慧学之星的高一女生,在充满活力和支持性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也获取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




温州晚报记者:高 培

摄影: 图片由学校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