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融媒技术 | “南方AI智能体”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8:55:00    

作为支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系统性变革重要环节之一的技术力量——“南方智媒云”,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与DeepSeek、ChatGLM、Qwen等通用大模型相融合,推出“南方AI智能体”,为媒体自身和服务用户提供“大模型+本地知识库”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在广东多家省直单位和广州、佛山等市的多家市直单位网络平台上线,实现政策咨询、办事服务、智能办公、公文写作等功能。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刘启宇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南方AI智能体”是集团按照中央要求和广东省委具体部署,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稳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目前,集团正全面整合旗下技术力量,加强与高校和头部科技企业合作,全力建设“南方智媒云”。“南方智媒云”由南方新闻网、南方智媒科技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共同建设,目前已打通集团所有客户端和网络平台的技术底座,还将对广东省、市、县三级主流媒体和政务媒体进行统一技术支撑,赋能全省媒体系统性变革,努力打造全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新标杆。

“通过‘南方AI智能体’与DeepSeek的深度整合,围绕技术架构、服务形态和用户体验三方面展开工作,我们在业务形态上,满足了用户新需求,提供了新服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南方新闻网总裁侯小军对记者介绍说。

“大模型”变实用“小模型”

“南方AI智能体”采用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架构,实现数据工程、提示词工程、召回工程等三项技术攻关,构建起涵盖知识图谱、信息检索的复合型AI应用体系。目前,“南方AI智能体”已完成DeepSeek、ChatGLM、Qwen等多款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可以实现在垂直领域以更小的参数量实现与全尺寸大模型相当的能力,把“大模型”变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得了、用得好的实用型“小模型”,赋能智慧政务。

“南方AI智能体”不仅呈现新服务功能与应用场景,还能有效满足用户新需求,为其带来新体验。南方新闻网下属公司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亮介绍,采用RAG技术架构,结合知识图谱和信息检索能力,“南方AI智能体”打造出“大模型+本地知识库”的复合型技术底座,能解决大模型“幻觉”问题,提升垂直领域精准度,能优化模型在政务场景的应用效能;针对政务场景需求,将通用大模型转化为参数量更小的专用模型,能降低部署成本并提升数据安全性。

记者亲身体验南方新闻网在广州政务平台上线的“AI企业政策助手”后发现,其整合了广州全市的涉企政策等本地知识库,可提供政策解读、办事流程指引等精准服务,能有效解决用户“信息获取难”的问题。特别是公文辅助写作功能,能实时解析城市更新条例实施细则、数字经济扶持政策等专业内容,省去了查阅资料所花的大量时间,所提供的政策原文摘要及关联案例能辅助公文起草,极大地提升办公效率与政策落实精准度。

“通过本地知识库与大模型结合,用户可以获得更符合广东本地实际的政策解读和办事指引,避免通用大模型的模糊回答。”唐亮介绍说,“南方新闻网的智媒体实践,一直秉承场景化深度适配、数据可控与安全优先、全链条服务闭环及持续迭代机制。”

结合“南方AI智能体”的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唐亮进一步解释,针对政务场景高频需求,如公文写作、政策匹配等优化模型,而非追求参数规模,实现“小模型解决大问题”;采用私有化部署和本地知识库隔离机制,确保政务数据不出域,规避隐私泄露风险;将智能问答与办事入口打通,形成咨询、指引、办理的一站式服务链路;通过用户反馈优化知识库与提示词工程,动态更新相关知识库,保持服务的时效性。

建设垂直场景媒体数据集

南方新闻网以“南方AI智能体”为技术底座,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自有媒体数据进行处理,建设面向垂直场景的高质量媒体数据集。截至目前,已建有可信新闻数据集、新闻通稿数据集、公文写作数据集、政策文件数据集、政民互动数据集。

以这些数据集为基础,南方新闻网利用提示词工程、迁移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打造更加精准的智能体,为党政单位提供智能查询、智能推荐等智能体服务,为党政机关面向用户提供多个维度直接或间接惠及民生的服务。

侯小军向记者举了几个案例。南方新闻网将“南方AI智能体”应用到为广州企业主体提供一站式办事服务而推出的“AI企业政策助手”中,实现了从政策咨询到服务办理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应用到“谣言鉴别”中,围绕AI造假、政策、突发事件、民生热点等领域的谣言,为用户提供了自助查证传言的服务;应用到稿件内容把关与审校中,推出了“南方AI校对”产品,实现了对文本、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智能审校,为广东省、市、区三级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提供内容审校服务,总用户数近4万。

侯小军表示,如果仅靠大模型预训练数据和开放互联网搜索数据,没有对媒体自有数据进行收集清洗、标注注释、多模态融合、增强合成、测试验证等一系列处理,并针对应用场景真实需求提炼成相对应的高质量数据集,即使构建起智能体,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创新服务模式

结合“南方AI智能体”技术底座赋能,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工作室主任陈兴才以“粤政通问”为例,向记者讲述了“AI智能体+本地知识库”的服务模式。

“南方AI智能体”——“粤政通问”。

陈兴才告诉记者,借助大模型智能问答能力的同时,“粤政通问”主要使用本地知识库能力,通过其独有的提示词工程和召回工程能力,对大模型输入、输出内容进行把关,确保其只回答本地知识库范围内的内容,拒绝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有效规避“幻觉”隐患,既保留大模型的语言生成优势,又确保政策解读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记者结合使用体验发现,传统搜索要求用户精准输入政策名称或条文关键词,但现实中公众更倾向于模糊提问。“粤政通问”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能解析口语化、碎片化甚至含语法错误的表达,精准捕捉用户真实需求。传统政务平台的政策库往往按部门、文号或发布日期简单罗列,公众需自行拼凑政策全貌。“粤政通问”依托知识图谱技术,将分散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动态关联的“政策宇宙”。

唐亮表示,“粤政通问”不再局限于“一问一答”,而是化身24小时在线的政策管家。结合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主动推送“未搜索但高相关”政策,已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匹配政策后,智能体直接关联在线申报入口、材料清单下载链接、属地经办窗口导航等,让政策从“可查”变为“可用”。

“接下来,在智媒体建设方面,南方新闻网正在集中力量部署智创智能体、智瞰智能体、谣言鉴别智能体。”侯小军说。

智创智能体构建公文写作专属智能生产体系,深度融合本地知识库、政策文件和公文训练数据,通过人机协同的提示词工程,打造智能辅助工具;智瞰智能体搭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平台,实时抓取聚合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客户端等多源数据,对热点事件中网民观点进行情感分析、立场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观点聚类算法,自动识别核心立场阵营,为采编团队提供数据驱动的报道方向决策支持;谣言鉴别智能体通过整合互联网多源信息生态资源,结合智能技术平台支撑,形成覆盖信息溯源、内容核验、传播优化的全流程可信度保障机制,助力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众号

编辑 景诗瑶

二审 曾敏

三审 陈发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