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这个村凭“生态鱼” 开启财富大门
初春,万木葱茏。走进思南县凉水井镇南盆坡村生态鱼养殖基地,倚河而建的鱼池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平静的塘面上,鱼儿“咕噜咕噜”地吐出几圈水泡,与山清水秀的生态美景相映成趣。

南盆坡村比邻印江河,沿岸沟渠蔓延生态优美,流水富含鱼类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生物,为养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自然资源,南盆坡村委因地制宜,将村里的闲置土地与水资源统筹利用,动员吸引村民发展生态鱼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养的鱼有所不同,无需人工投喂,鱼以河水为食,鱼群自然生长,很干净,生产成本很低,鱼肉鲜韧而富有营养。”在村委的动员下,2014年,村民杨先荣主动申请,投入300万打造生态养鱼基地,建起了3口鱼池,探索走出一条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致富之路。

刚创业时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杨先荣遇到不少瓶颈,但杨先荣没有气馁,通过网上搜索养殖知识,购买养殖书籍学习,很快他的养殖事业就步入了正轨。“到2015年,鱼池投放鱼苗量就达到了10万尾,年产量突破10万斤,总产值达到280万元左右。”杨先荣介绍,为保持鱼群的稳定,杨先荣还自行试行鱼苗选育培育,挑选一些体格健壮、生长较快、无杂色好的成鱼做样本,集中培育,更好的节约养殖成本。让生态鱼游上普通人餐桌。杨先荣还注册了商标,建起了农家山庄,开发以“生态鱼”为特色的餐饮项目。“特别是周末,思南、印江、德江等周边市民都慕名而来,最多时有200多人在山庄游玩。”经过几年用心经营,杨先荣成了远近闻名的创业达人。

据了解,目前南盆坡养殖基地共有鲢鱼、鲫鱼、裸斑、青鱼等多种鱼种,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产品还远销往贵阳、重庆等地。“下一步,基地还要拓展生态养殖产业链条,把钓鱼、休闲、观光等项目纳入基地产业,将鱼产业迈向多样化,打造农旅综合体,带动更多人致富。”杨先荣说。

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鱼。近年来,凉水井镇南盆坡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盘活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鱼养殖,让“生态鱼”激起了致富“浪花”。“未来,南盆坡村还将进一步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以水养鱼、以鱼促富,推动鱼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蓬勃活力。”南盆坡村党支部书记杨剑兵表示。(思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黎之义 苏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