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治理涉企收费
来源:经济日报
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全国层面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要求“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此举有助于让各类经营主体在相同的规则和环境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涉企收费不仅关乎企业成本,更关乎市场预期和信心。近年来,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但涉企违规收费乱象仍有发生。有的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转嫁给企业;有的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这些行为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破坏了营商环境。
治理涉企乱收费问题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治理难度比较大。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从7个方面就构建协同高效的长效监管机制作出了具体部署,将更好稳定各类经营主体预期、提升发展信心。落实好这一政策,需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综合施策,打一场规范涉企收费的“持久战”。
坚持全链条治理。既要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守好“第一道门”,也要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更新发布本领域涉企收费政策,向企业精准推送收费目录指引以及有关解读说明材料,让广大企业对收费事项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同时,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加力惩戒违规收费主体,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加强源头治理。推动收费主体自我约束,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实现源头治理,并推动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推进协同治理。强化部门协同,建立严格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违规惩戒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作者:吴秉泽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