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飞絮高发期来了!北京这样综合防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2:39:00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北京已进入今年杨柳飞絮始发期。记者今天(4月9日)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全市将通过创新研发凝絮剂、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等长短结合、多种措施开展科学精准治理,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不成害”防治目标。

园林工人正在修剪花絮较多的枝条/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上午10点半左右,在南二环景泰桥附近,路侧高大的杨树不时飘落杨絮,园林工作人员手持一个约1米长直径10cm的筒状轻便型杨柳飞絮吸收机,正在对路边的杨柳飞絮进行清理,一团团的杨絮迅速被吸入。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介绍,轻便型杨柳飞絮吸收机是通过一个特制的轴流风机,把杨柳飞絮吸取收集起来,在地面的杨柳飞絮被吸收以后,不会再飞扬,解决杨柳飞絮的总量问题。

工作人员使用轻便型杨柳飞絮吸收机吸走飞絮/记者拍摄

路边一辆园林清洗车旁,园林工人将凝胶质地的凝絮剂倒入清洗车水箱中,随后开启高压水枪,喷洒到路侧杨树上。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首席专家王艳春说,凝絮剂是一种物理的防护膜,类似于皮肤的保湿剂、保水剂,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没有抑制,相对于喷水来讲,它的成本是大大降低了。比如喷水的话,原来要求是一天喷两次,在高发期,像凝絮剂就喷一次,最多喷两次。

园林工人将凝絮剂倒入清洗车水箱中/记者拍摄

凝絮剂、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等,都是今年助力杨柳飞絮防治的新型科技力量。除了这些短期应急防治措施,全市还将通过源头控制来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长期防治杨柳飞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磊介绍,目前已经选育出“森海”系列和“中怀”系列良种,品种特性是雄株不会飞絮,花粉量比较少,致敏蛋白的表达量比较低,目前已经进入了苗木繁育阶段,为后续的生产应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预计三四年左右能够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方面,避免飞絮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困扰。

园林工人将凝絮剂喷洒到路侧杨树上/记者拍摄

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从不同防治场景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筛选、繁育出的雄性杨柳树优良种质资源、创新研发的新型控释长效飞絮抑制剂和生产工艺体系、树干注射与飞絮吸收装备等多种前沿技术一体式集成进行场景式应用,构建适用于人口密集区,或交通高流量区及片林的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可以形成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的完整链条,并形成标准化流程。

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表示,目前五环内会飞絮的杨柳雌株数量约为28.4万株,全市已定位雌株不到600万株,今年雌株产絮量相比往年更大,因此,将通过传统方式加新的科技手段,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的防治目标。今年治理的亮点,第一是喷水湿化清扫,第二个加强科研攻关,凝聚剂飞絮的吸收机,还有一个跟气象部门合作预测预报,园林的专家每天监测研判花序的发育状况和气象探测的温度,预判什么时候飘飞,什么时候达到,全市布了很多监测点,园林绿化部门会在官微、官网发布预测预报和提示。

园林工人正在修剪花絮较多的枝条/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园林工人正在对飞絮树木进行湿化/记者拍摄

根据预测预报,本市即将进入第一个飞絮高发期,主要集中在五环内中心城区预计将持续7天,飞絮树种为雌性毛白杨,而近期气候干燥,需要严防因飞絮引发火灾。同时,广大市民在飞絮季节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一次性防尘口罩、墨镜、防护镜、纱巾等均可起到有效遮挡飞絮作用,外出后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口腔。 户外锻炼等室外活动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注意关闭纱窗,避免飞絮飞入室内,室内飞絮可用吸尘器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后清扫;加大对汽车和精密仪器等设备的检查,发现飞絮积存要及时清理;无研究表明飞絮本身会导致过敏,因飞絮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对于过敏人群来说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因此,建议大家出门做好防护,过敏人群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 朱艳婷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