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特定怎么认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6:44:45
不特定人是指 意思表示的对象或者某一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不特定,未指定具体对象和范围。在民法和刑法上,不特定人的认定有以下标准:
民法上的不特定人
指的是要约作出的对象或悬赏广告的对象。
任何人只要符合要约条件进行承诺,或者以其行为完成悬赏内容,就享有民法上的权利,包括订立合同、取得悬赏奖金等。
刑法上的不特定多人
是某些犯罪罪名的构成要件,如危害公共安全罪、诽谤罪等。
必须是对不特定多人作出。
非法集资案件中的不特定对象
认定标准包括:
通过公开宣传的手段广泛吸收资金。
集资对象包括陌生人、亲友及亲友介绍的人,且对象范围具有多维性、可变性和逐利性。
集资对象不是固定封闭的,范围可能随社交圈、信誉等因素变化。
一般司法实践中的不特定人
是指不明确的、不特定的、抽象的、非个体的人群。
当事人通常不明确自己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对行为结果也不确定。
电信诈骗中的不特定多数人
不是对诈骗行为人虚假陈述时犯罪对象数量特定化与否的刚性限定。
例如,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受众数量可能从特定多数演化为不特定多数。
总结:
不特定人的认定主要依据行为方式、对象特性及范围是否广泛、不确定等因素。在非法集资和诈骗案件中,公开宣传、对象的多维性、可变性和逐利性是关键考量点。司法实践中,还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