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常州“阳光物业”治理样本,让业主实现我的小区我做主
在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二村,这个建于1985年的老旧小区正经历着令人惊喜的变化。曾经垃圾遍地、停车混乱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环境、规范的停车位和崭新的智能充电棚。这一转变源于常州市2022年创新推出的“阳光物业”品牌工程。以“一个平台、三类标准、三项公开”为核心,打造“阳光、透明、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自启动以来,该 “阳光物业平台”已覆盖常州全市1906个住宅小区,平台总访问量突破120万次,处理业主公共服务需求累计17238件,推动物业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为全国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常州样本”。

高铁新城
从“物业困局”到“阳光治理”
激活业主自治新生态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创新引入“阳光信托”物业治理模式,西新桥二村成功实现从“政府托底”到“自主管理”的转变,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依托荷花池街道“聚心苑”党群服务联盟,西新桥二村采取“三步走”策略:先规范停车管理,再推动小区封闭,最终引入专业物业。社区党委牵头,通过12场宣传活动覆盖3100人次,引导居民转变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合力。“阳光信托”模式让小区公共收益透明化、规范化。截至2024年底,小区账户收入达80万元,资金用于民生实事:为80岁以上老人赠送重阳糕、慰问军人家庭、添置休闲设施,并为困难家庭和新市民子女提供帮扶。同时,推行“志愿积分”机制,居民参与保洁自治,降低管理成本。小区新增灭火器300个、电动消防车1辆,成功处置4起初起火灾;建设智能充电棚,发放免费充电卡200余张。通过线上线下公示收支,居民可随时监督,2024年矛盾投诉同比下降65%,满意度显著提升。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标准化体系、推行公开化运作,常州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常州市住建局调研数据显示,该市住宅小区已纳入“阳光物业平台”服务系统,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难题。“过去物业和业主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互信。”常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光物业工程就是要打破这种‘不透明、不公开’的困局。”
创新“阳光物业”三大体系
小区治理看得见管得了
常州“阳光物业”工程的核心是“一个平台、三类标准、三项公开”的创新体系。“阳光物业平台”是该体系的数字化支撑。平台集成了投诉报修、投票表决、在线调解等十余项功能。其中,“24小时接收、48小时回复”的智能报修系统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线上投票功能解决了业主大会召开等公共事项表决难的问题,已有近100多个住宅小区通过平台完成重大事项表决;视频调解室聘请专家在线调解,开通以来调解成功率达100%。

阳光物业平台
在制度层面,常州建立了完整的标准体系。阳光服务标准规范了物业服务流程;阳光监管标准要求公共收益年度公示;阳光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钟楼区试点实施的“阳光信托制物业”以来更是取得显著成效。
公开透明是工程的关键。通过平台,居民可以实时查询小区公共收益收支明细、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其中小区公共收益、收支的公开透明化的实时查询,突破了物业行业普遍存在的“收支不公开、难透明”的问题,为建设“阳光下的物业”成功打样示范。
“满意度评价”窗口让业主在线上自愿对物业服务情况进行打分、评价;线下通过第三方“实地暗访+抽样问卷”,对小区环境、停车、楼道、物业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核实。一方面解决居发反映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作出区域、社区、小区、物业企业的物管服务水平、社区治理水平、群众满意度水平的多层面评估,为物业企业信用评估与 科学优化物管服务提供依据。
纠纷下降缴费率上升
党建引领打造小区治理全国样本
“阳光物业”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党建引领。常州是全国最早实践红色物业建设的城市之一,自2019年以来,常州市探索市、区、街道三级党建联动,推进阳光物业功能化党建,三级多层党建推进红色物业的全面覆盖,并引领阳光物业的品牌建设。其中,在红色物业党建引领下,依托市阳光物业平台,开设了由市、区、街道、社区、专家、物企、业主共同参与的“阳光物业面对面”栏目,针对7个区共38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进行了38场面对面的交谈,落地到小区,落实到小事,达成共识、建立互信、形成方案。尤其是采取直播的形式,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普遍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专业分析,让广大居民群众接受了“常识性教育”,找出解决物管服务矛盾的方法、路径。目前,常州市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党建联动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吸纳热心公益、业主认可的业主代表,建立培育业主自治组织,2023年全市完成123个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2024年完成了200个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目前,全市共组建成立业委会、物管会899个,其中物管会组建成立686个,业委会组建成立213个。

广景山庄小区
广景山庄小区的变化尤为典型,该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81.3%提升至92%,纠纷量下降75%,小区创新的“54321”服务标准(5分钟内做好登记,40分钟内赶赴现场,小问题3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2天给出方案,1星期内上门回访),获得了居民广泛好评。以钟楼区“数智钟楼”导入的试点小区“12345”工单数量为观测数据,截止2024年底累计导入的74个小区物业矛盾纠纷率整体下降48%,小区居民知晓率和平均满意度达95%以上,12个试点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2023年的69%提升至85%,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常州市从解物业矛盾入手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到在制度上功能上体系上搭建阳光物业平台,从底层基础寻找可持续性的机制保障,再到实施覆盖全市的“阳光物业”品牌工程,把过去令人头痛的麻烦事,能够在手机里、App上的制度优化得到根本性的治理,走出一条从“头疼医头”的解决矛盾的老办法,过渡到系统化综合治理、行业全面升级的创新之路,让阳光化的新物业把安心、称心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新老市民的家门口提档升级。
通讯员 李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