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生命的等待——中国救援队伍驰援缅甸地震灾区见闻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9日电不负生命的等待——中国救援队伍驰援缅甸地震灾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才扬张东强
3月28日缅甸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缅方最新统计,截至当地时间7日晚,缅甸强震已造成3600人遇难、5017人受伤,另有160人被报失踪。
胞波情谊,有难必相助。中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各支救援力量不远千里驰援缅甸,展开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一场场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在缅甸多地争分夺秒地展开;一面面醒目的救援旗帜汇聚在一处,为灾区民众带来生命的希望。
星夜兼程,奔赴救灾一线
“中国和缅甸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两国人民胞波情谊深厚。中方愿向缅方提供需要的帮助,支持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害、重建家园。”3月29日,灾害发生后不到24小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
时间就是一切,救援刻不容缓!
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由82名队员组成的中国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迅速前往灾区展开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3月29日下午,中国救援队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连夜挺进震中所在地——受灾严重的曼德勒省。
救援“国家队”外,更多的中国救援力量也迅速响应,以最快速度奔赴救灾一线。
——3月29日北京时间6时许,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从昆明出发,第一时间赶赴缅甸。
——当地时间3月29日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救援队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向曼德勒进发。
——按照统一部署,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18名队员携6条搜救犬、2台救援车和各类救援装备物资于3月30日晚启程赶赴灾区。
——浙江公羊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杭州红十字狼群应急救援队、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北京绿舟救援队、河北蓝天救援队等10支社会应急力量在应急管理部协调引导下也迅速响应,入缅参与救援救助行动。
道路阻断、信号不通、环境复杂,抵达灾区便立刻投入搜救工作……这场“急行军”是对救援队员们精神和体能的双重考验。在抢抓时间的同时用好时间,是中国救援力量的真本领、硬实力。
飞行途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快速整合各类信息,做好各项分工,保障搜救、医疗、后勤等各项工作高效开展;连夜乘车,中国救援队队员们一边赶路一边对曼德勒可能有幸存者的建筑结构逐一分析,设计支撑支护方案,提前确定救援装备,确保在到达现场后能以最快速度投入救援。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残垣断壁、破木瓦砾随处可见。坍塌的寺庙、损毁的学校……这些日常人员密集的场所此时空空荡荡,不时可见受灾民众蜷缩在路边,等待援助。
作为第一支抵达缅甸的中方救援队,云南救援医疗队于3月30日清晨5时左右,便在内比都欧达拉蒂利医院救出1名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这也是中方救援队抵达缅甸后救出的第一名幸存者。
夜以继日,抢抓黄金救援期
3月30日晚,中国救援队一支16人的前突小队一到曼德勒就迅速赶往受灾点,争分夺秒开展救援行动。
在曼德勒长城酒店救援点,先一步抵达的深圳公益救援队经过详细踏勘,确定被埋压人员中有人幸存。
“确认有幸存者,需要重型设备。”有生命存活的讯号传回中国救援队营地。与此同时,营地指挥部通过浙江公羊救援队提供的信息分析,确定了另一严重受灾点天空公寓也存在多位幸存者。
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和副队长李广耐当即作出部署:设备就位后,前突小队在保障长城酒店人力的情况下分兵前往天空公寓,另一小组从营地直接前往天空公寓,再准备一个小组做预备队随时轮换,保障救援进度。
曼德勒的夜色下,中国救援队伍的行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3月31日0时40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中国救援队在长城酒店救援点成功救出一名女性。
救援现场掌声雷动,为生命的顽强欢呼,也激励着队员们继续努力。长城酒店救援任务结束后,中国救援队两路队员合并一处,全力在天空公寓搜救。
眼前,曾经三栋11层的公寓楼群,A栋坐沉式塌陷,废墟上仅剩7层,其余几栋则呈叠饼式坍塌,已面目全非。
救援行动从3月30日23时开始。队员们从楼顶垂直向下快速破拆,要穿透两层半厚的楼板且精准定位到幸存者身旁。施救难度大、耗时久,队员们慎之又慎,一刻不停。
3月31日5时37分、6时20分许,天光驱散黑暗,好消息连续传出:一名小女孩和一名孕妇被接连救出。
快一点,再快一点!拯救生命迫在眉睫,队员们要和时间赛跑。
强震过后,摇摇欲坠的天空公寓A栋危机四伏,两次余震让公寓底层再次发生坍塌,但队员们并未放缓救援。
7时20分,又有一名29岁的女性被成功救出,和妹妹团聚。
不舍昼夜,追赶希望,两小时救出3人,七小时救出4人,从4人再到6人……中国救援力量牢牢把握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生命在等待,我们不能放弃。”主要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中国救援队行动队队长韩文东的一席话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中国救援队队员岳馨说:“工作时间再长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能给受灾民众带来生的希望。”
合力托举,展现人道主义关怀
“同志们人都到齐了,咱们开会。”
3月31日20时,赵明组织包括中国救援队在内的多支中方救援队伍,在曼德勒中国救援队伍营地召开协调联络会议,明确救援期间队伍工作机制,合理划分作业场地,协调开展搜救行动。
4月1日上午,中国救援队和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联合行动,对曼德勒市天空公寓再次展开重点搜救。
当天,中国救援队还和深圳公益救援队联合,针对此前其他国家搜救区域进行踏勘。“中国救援队伍没有搜救区域限制”,这是缅甸国家消防部门对中方救援力量的充分信任。
从信息互通,到联合踏勘,再到合作救援,中方救援力量在救援工作机制统一调配下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擎起生命的磅礴力量。
中国救援队伍的缅甸时间总是不分昼夜,他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以小时、分钟乃至每一秒为单位。虽然“黄金72小时”已过,但是搜救并未结束。在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和深圳公益救援队的合力托举下,生命奇迹再次出现!
4月2日17时40分许,曼德勒金色乡村酒店,一名52岁的缅甸男子在被困近125小时后成功获救,成为中国救援力量在缅甸救出的第9名幸存者。
“我们知道在缅甸有多支来自中国的救援队伍,希望继续和大家通力合作,展现中国人民的国际人道主义关怀。”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指挥官赵汝珏说。
急当地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正是中国救援队伍的行动本色——
面对当地民众的求助,救援队员们搜救工作总是一细再细,不让希望的火苗熄灭;
从4月3日到5日,中国救援队伍针对当地灾后缺医少药的困境,在曼德勒城区多地开展义诊,累计接诊超过2000人次,捐赠并发放大量药品;
中国救援队的抗震工程专家为当地医院、居民住房、市政设施等872栋各类结构房屋建筑开展评估,并给出修复加固建议……
“中方救援队支援缅甸抗震救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鼓舞。”缅甸红十字会主席苗纽说:“我们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
4月6日下午,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来到曼德勒中国救援队伍营地慰问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全体成员,对中方救援队伍震后到缅全力救援表示感谢。
“中国救援队伍远道而来提供支持,正是两国胞波情谊的生动体现。”敏昂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