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胖都来”开业胖东来发律师函,“碰瓷”碰不来核心竞争力
碰瓷品牌的“性价比”正在降低,企业更该思考的还是流量之外的故事
据媒体报道,5月1日,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线下购物商场开业。该商场名称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在碰瓷“胖东来”。该公司解释称,“胖”寓意丰盈、富足、美好,“都(dū)”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名字只是符号,品质才是关键。
之所以引发争议,想必是因为让人联想到了另一个颇有名气的品牌——胖东来。如今的胖东来可谓名声在外,社会知名度不低。这两个品牌仅一字之差,而且经营业务也类似,只怕很容易让人误解。
据报道,目前胖东来已经有所行动。胖东来已对胖都来的视频号、抖音号进行取证,并向胖都来(所属)公司邮寄了律师函,并已就此事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胖都来卖场开业 图据大象新闻
根据法律人士的说法,胖都来此举或涉嫌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这也和网民的观感一致,人们看到“胖都来”这三个字的第一反应,都是“碰瓷”。毕竟两个名字实在太过接近,稍有不慎就会混淆。
至于这是否构成侵权,恐怕最终还需要相关部门来认定,起名字的冲突确实也可能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是真的“碰瓷”,只怕这种商业效果也并不佳:至少从网民的反应看,人们对这种蹭流量的行为颇为反感,小聪明也可能成为一种负资产。
而在“胖都来”账号相关视频评论区,也已经是一片“翻车”之相。网友评论“适合卖雷碧、白事可乐、六个核弹、康帅博、农夫山贼等高端品牌”“如果没有胖东来的出现,你们会起‘胖都来’这个名字吗?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我”……这些评论有调侃的意味,但也未尝不是一种集体情绪的体现,毕竟如果连名称都投机取巧的话,其他方面也难免让人打一个问号。
不过法律人士也指出,商业模式本身通常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企业可自由学习其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等。这对于胖东来来说,或者很多羡慕胖东来流量的企业来说,这倒是一个启示——与其盯着名字,倒不妨想想胖东来崛起的内在原因。
从以往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胖东来有不少鲜明特征。比如选品的质量把控,细节化的服务设计,宽松的退换货政策,甚至优渥的员工福利等,都让它在一众商超中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这些是没有“版权”的,任何企业都可以学习。而企业如果能在这些层面卷起来,当然也是消费者乐见的。毕竟吸引消费者的不会只是一块牌子,而是背后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真正的“辨识度”。
从某一个层面说,今天的互联网赋予了企业更加平等的曝光度。就像胖东来原本注重的是本地市场,但随着在互联网爆火,现在已经全国知名;而一个取名相似的企业,也会因为互联网而迅速招来质疑,试图利用信息差制造的认知错位也会被快速抹平。
这事实上也意味着,碰瓷品牌的“性价比”正在降低,企业更该思考的还是流量之外的故事。如何通过商品和经营,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恐怕才是决定企业能够行之长远的关键。只要有了这些,又何愁没有属于自己的知名度呢?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文阳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